乐鱼网页登录入口官网
聊城: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小城”决定不再低调
聊城是一座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小城”。——这是很多人到过聊城后达成的共识。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是中国唯一一座黄河、大运河交汇的城市,康熙来过6次,乾隆到过9次。漕运的兴盛,为这座古都带来数百年繁华,留下“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的美誉。
这里有中国三大城市湖泊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规模约是济南大明湖的4—5倍,蓄水量是杭州西湖的2倍。
这里是京剧艺术之乡、杂技之乡、书画艺术之乡、葫芦之乡、阿胶之乡……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光早餐就能一个月不重样儿。
不过,坦白讲,此前的聊城真算不上热门旅游城市。但来到聊城后,很多人却会忍不住感叹:“这里太棒了”!
当“小众独特”慢慢的变成为人们规划旅行路线时的重要考量,属于聊城的出圈机会,正在迎面而来。
10月16日,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的孟闫李庙墓地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聚在一处墓坑进行土层清理、地下水抽排和出土器物整理工作。不远处,抽水泵的马达声清晰可闻,一排排新建楼房昂然矗立。
“该处工地位于孟闫村、李庙村棚户改造项目区域,2021年、2022年分别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迄今为止发现墓葬45座。”孟闫李庙墓地考古工地工作人员王飞介绍,墓葬属于唐代晚期,也是目前聊城市发现顶级规模的唐代晚期墓葬。孟闫李庙墓地唐代晚期墓葬的发现,也是聊城市探索实施考古前置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建议》,缓解项目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规范发掘程序和考古费用支出,推动组建稳定且专业的考古队伍,为地下文物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一批“宝藏”得以重见天日。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展现地域风貌、增强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但“宝藏”的意义不仅在于出土,更在于活化。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您前方看到的是一艘元代古船,它在2002年对聊城的运河进行整治时意外发现,长17.5米、宽4.5米,内含有11个船舱,从它的载重量以及吃水力度,我们也能想象到元代时期聊城运河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热情地做着介绍。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建于2009年。2023年1月,历经一年提升改造,凭借满满的时尚感和科技感,该馆吸粉无数,一跃成为聊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感觉很震撼,重装以后的博物馆科技感和现代感更强了,在家门口能清楚看到如此震撼、如此辉煌的展览,我觉得对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聊城市民孙女士说。
据悉,改造提升后的运河文化博物馆,一改以往单一的展板和陈列,除了引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内容上也进行重新梳理,将展览设置为“水工科技”“制度管理”“运河风情”等六部分,以交互式的手段将馆藏精品文物、多媒体投影、微缩景观和大型艺术场景有效融合,为游客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我们选用了很多现代博物馆最先进的布展理念和展示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拉近游客与展品和博物馆展厅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这段历史,去学到运河的文化知识,也提升游客朋友们对于运河的保护意识,能够更好地将运河文化传承和保护下去!”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
聊城历史悠远长久、文脉绵长,境内有400多处市级以上文物古迹、近千项非遗项目。近年来,聊城不断深挖遗产价值,建成非遗工坊91家,东昌葫芦雕刻、临清贡砖等3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年产值38亿元;坚持以文塑旅,精心打造非遗、红色、研学等7大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连接沿线文物古迹、森林湿地、产业片区,加快构建两河文化旅游廊道,立足特色地域文化,围绕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实施了临清中州古城、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让两河文化不断焕发新光彩。
历史上,米市街因附近漕运兴盛成为粮食物资集散地,也由于商业发达孕育传承了独具特色的商埠文化,一条街上有皮鞋厂、家具厂、酱园、鸽棚等多处工业遗产。
近年来,着眼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形象提升,聊城市委托专业力量对米市街做改造提升,治理沿街环境,对老建筑进行文化创意开发。伴随街区新貌而来的,是咖啡厅、设计企业等新兴消费业态。
“90后”雷浩,是米市街北头一家景观艺术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作为米市街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雷浩对街区充满眷恋之情。“小时候,沿街都是商店、工厂,十分热闹。”他介绍,后来因种种原因,米市街逐渐萧条。过去几年,街区在创意加持之下,名气慢慢的变大,吸引众多游人关注,也成为展示聊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符号。
雷浩说,米市街变化的背后,是聊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格外的重视,也正在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蓄积力量。如今,他的设计企业已有近十人的专业力量,参与聊城市多家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并在米市街建起微型民俗体验馆。
从米市街往东南方向穿过一条长长的胡同,便来到聊城山陕会馆。秋高气爽时节,游客三三两两在场馆院内游览,时而举起手机拍摄房檐下的木雕,时而踮起脚欣赏灰色墙壁上的铭文。
山陕会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山门、戏楼、钟鼓二楼等代表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的较高水平。河南游客赵荟珍说:“若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聊城能有保存如此完整、规模如此气派的文物保护场所。山陕会馆不仅建筑精美,其反映的古代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更需要我们来关注。”
像米市街、山陕会馆一样的古建遗址和文化街区,在聊城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十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中国六大古铁塔之一的聊城宝塔等。
“聊城不缺文旅资源,但如何将它们盘活,让这些宝藏出圈,是我们从始至终在探索的。”接受媒体采访时,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坦言。
过去3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乘着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东风,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注重品牌创建、打造文旅精品,诸多沉浸式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成为业内首创。为切实拉动消费,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打好节会牌,坚持“以节促游”,创新举办新青年音乐节、星空露营季、非遗美食节等活动,激发各地民众到聊城旅游的热情。同时,注重消费体验提升,推行“民宿+艺术”等融合模式,开展旅游服务的品质承诺行动。强化营销推广,打造“两河之约”系列品牌,“我家门前有条河”成为业内知名的旅游金字招牌。
傍晚,临清市东宛园景区内,不少游客正漫步在青石铺地的主街。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万千红灯笼高挂街边,浪漫又热闹景。
“头回来临清旅游,感觉十分震撼,景区、美食的水平不像一个县级市。”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游客赵庆军和几位朋友自驾来到临清市游玩。他表示,东宛园弘扬传承的是运河文化,美食、街景、实景演艺均围绕运河主题展开,让老中青游客都能找到兴趣点。
东宛园景区总投资4.75亿元,是大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今年7月至8月,东宛园景区还推出“夏夜宛风”首届沉浸式大型古风夜游文化活动,通过夜游、夜赏、夜品、夜购、夜娱等形式,结合光影、动漫等特效设计,在园林场景营造光影交错的沉浸式夜游空间,市场反响热烈,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推动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重点项目引领工程,推进文化“两创”、红色文旅、数字文等十大类工程。
着眼于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拓展文旅新场景,聊城市打造一批以东宛园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前沿引领型、技术突破型、迭代升级型旅游服务产品和供给模式,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培育城市文旅地标。“近年来,聊城市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政府规划布局、宣传推介、环境营造、重大活动引领等工作机制。”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的人介绍,今年4月,聊城市首次举行重点文旅项目现场观摩,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内涵,旨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促进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未来,聊城还将继续科学研判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实施全要素场景革命,将剧本体验、影视研学、体育赛事等融入旅游场景,建设多元化、智慧化特色街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眼、入心又入胃的聊城正在被慢慢的变多人发掘并喜爱,聊城的旅游热度不断攀升——今年1—8月,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58.4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24%、168.33%。
从风光到人文,从城市到乡村,聊城就像一颗洋葱,当你以为已经足够惊喜,剥开一层,还有更有趣的内里等待去发掘。
有人说,关于旅行的意义,在于享受脚下,享受当下一刻。如果你相信这样一种说法,那么聊城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你漫无目的地穿梭在这座小城中,它的气质和灵魂便会渐渐地打动你、影响你,直至成为你记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